公办广西首批国家级重点与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职教帮扶跨山海 协同发展赋新能——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开展协作帮扶暨跨省校际交流活动

发布人:钟    发布时间:2025-04-16 16:21    浏览次数:

通讯员 凌子茜

2025年4月8日至10日,学校帮扶慰问工作组到隆林各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学习交流暨慰问结对帮扶教师活动,并联合该校组建跨省交流团队,赴贵州省望谟县中等职业学校、黔西南州华承技工学校开展“教育+非遗”交流活动。通过“跨省交流+校际协同”,以教学交流碰撞智慧火花,用民族技艺唤醒文化基因,为职教合作与非遗传承写下生动注脚。

一、精准帮扶促提升 携手共筑职教梦

4月8日,在隆林县职校的交流座谈会上,学生科负责人周星臣代表帮扶慰问工作组向学校派驻隆林县职校的结对帮扶教师团队表示慰问,并听取了帮扶团队负责人程婉婷的帮扶工作汇报。程琬婷在汇报中总结了近一年来在隆林县职校的帮扶成果,详细阐述在教育教学、师资培训、学生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隆林县职校党支部书记韦飞燕和常务副校长吴幸亮对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帮扶团队所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肯定与赞赏,对帮扶团队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

隆林县职校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结束后,帮扶慰问工作组一行在隆林县职校校长王刚的带领下,参观隆林县职校的民族展厅。展厅内陈列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展品,充分展示了隆林各族自治县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家还亲身体验了非遗扎染技艺,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观隆林县职校校史馆

参观苗族芦笙舞传承基地

最后,帮扶慰问工作组成员韦芳老师为隆林县职校同行们做《教学成果奖培育路径与申报策略》专题讲座。韦芳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教学成果申报的要点和技巧,为隆林县职校的老师们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帮扶慰问工作组成员廖成检老师分享了学生技能大赛带赛经验。廖成检老师多次指导学生获得全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他结合自己的指导经验,向与会者分享了学生在技能大赛中的备赛策略、心理调适和临场发挥等方面的技巧。双方还就职教高考、实训基地共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后续协作奠定了基础。

新职教高考研讨会

二、同课异构展风采 非遗传承谱新篇

4月9日,跨省交流团队赴贵州省望谟县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教育+非遗”教研交流活动。座谈会上,三校共商职教高考备考策略,对“民族文化特色专业群建设”进行了探讨,为民族地区职教发展提出了创新思路。

贵州省望谟县中等职业学校座谈会现场

同课异构课堂

非遗文化课

4月10日,跨省交流团队到贵州省黔西南州华承技工学校继续开展交流。交流团队一行实地参观了该校的专业实训基地,然后围绕“职教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召开三校交流座谈会。座谈会上,交流团队介绍了“非遗+技能”融合育人模式,黔西南州华承技工学校则分享了“校企协同”的实践经验。双方从课程共建到非遗研学路径规划,碰撞出“跨区域职教共同体”的创新思路。

贵州省黔西南州华承技工学校座谈会现场

非遗文化传承进校园活动合影

黔西南州华承技工学校执行校长陈波在随后的非遗传承展示推广课堂上强调,此次广西机电工程学校、隆林各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与黔西南州华承技工学校的交流活动,以“职教为媒,文化为魂”,成功架起跨区域校际合作的桥梁。通过“同课异构”课堂的思维碰撞、非遗传承人的活态展演、三校管理层的深度对话,不仅探索了“技术+文化”融合育人的新模式,更让壮族山歌、民族乐器等非遗技艺在年轻学子心中扎根,活动为非遗传承注入了青春活力。

三、校际联动谋发展 协同创新向未来

此次系列活动中,我校以“帮扶+交流”双轮驱动,推动三校在课程共建、资源共享、模式创新等领域取得实效,探索“非遗+技能”特色美育模式,为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思路,为桂黔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搭建了实验平台,生动彰显了我校服务乡村振兴、促进职教发展的时代担当。未来,我校将持续发挥优质中职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教育帮扶+文化传承+技术赋能”三位一体的协作模式,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机电力量。






一审一校:凌子茜

二审二校:周星臣

三审三校:潘吉兴、钟骏如


南宁市西乡塘区安吉大道16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545号    桂ICP  备13004021号    隐私权声明 ©2013GXJDGC